别被“强效美白”广告忽悠了 DATE: 2024-11-01 09:06:50
60秒强效美白、强效美白1天显著美白、别被7天牙齿显著变白……面对美白牙膏企业一连串精准的广告“数字承诺”,消费者怎能不着迷?貌似理性的忽悠广告宣传背后,却是强效美白功效临床评价报告和实验室评价报告的内容“模糊”,甚至“欠缺”。别被(据6月16日中国消费网报道)
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规定,广告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忽悠规定进行管理,化妆品的强效美白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。电商平台上,别被美白牙膏厂家的广告“数字承诺”依据却是语焉不详或者难觅踪迹,消费者当然有理由质疑广告的忽悠真实性。同时,强效美白精准的别被数字“60秒”“1天”“7天”与需感官确认的“美白”“变白”等概念之间,形成了难以支持消费者维权主张的广告逻辑关联,给消费者权益救济造成了一定障碍。
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对于互联网广告主、广告经营者、广告发布者提出了明确法律要求——证明广告内容的文件应当真实有效。如果缺失功效评价报告,牙膏广告却故意强调美白功效,误导欺骗消费者下单购买,无论当下如何“得意”,都难逃监管部门的处罚,并终将被消费者唾弃。笔者奉劝部分美白牙膏厂家,重吆喝,更要重实效,要明白如果吆喝方式不“美”,即使宣传语言再“白”,其结果也必将是“白美”一场。
浏览各大电商平台,牙膏的辅助功能宣传常常浓墨重彩,但其最基本的清洁功能却往往被忽视。即便有些厂家对于短时间美白牙齿进行刻意宣传,但稍加考虑,便会明白这样宣传根本就是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事实上,日化行业存在的虚假宣传乱象早已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领域:过度处理牙膏美白效果画面,被罚603万元;香皂标称能够“去除99%细菌”,被罚20万元;塑颜霜宣称“促进伤口好转”“去皱纹”,被罚40万元……无论是国内厂家还是国外大牌,都应遵法守法、合规宣传,正确引导合理消费,不可瞎忽悠。
牙膏美白效果的数字承诺很容易打动消费者,再经过广告形象的示范、广告设计的强化,如洁白晶莹的牙齿、鹌鹑蛋的灰斑一刷就变白、牙齿前后阶段变化对比等,消费者更加容易掉进虚假广告营造的信息陷阱。面对令人怦然心动的的美白宣传,树立牙齿不是愈白愈好的科学观念,详细查阅牙膏产品评价报告,消费者的消费将会更理性,口腔也会更健康。
消费提质升级,需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,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,尤其需要供给方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,擦亮企业诚信品牌,让真诚成为企业产品最好的“功效”,让真实成为广告宣传永久的“生命线”(徐文智)
责任编辑:上一条:“无理由退货”不能“无底线”下一条:不要让清零变“清场”